目录

关于读闲书以及做笔记的思考

阅读方式

目前我读书有以下几种方式:「精读」、「笔记阅读」、「略读」、「选读」

「精读」即完整地看完整本书,有时候会做笔记,如果不做笔记会对重点句子划线

「笔记阅读」是我自己取的名字,就是看别人的读书笔记起到阅读的效果,我最喜欢的是看幕布精选的读书笔记,因为幕布的读书笔记多是大纲式的,阅读笔记可以快速掌握书的脉络与大部分内容;其次是知乎、简书。笔记阅读的优点是能节省很多时间,缺点就是不容易理解或理解有偏差,并且因为不是读的原文,无法对某些精彩的点建立深刻的印象,容易读完就忘。所以现在,笔记阅读对我来说,主要有以下三种用法:略读书籍、挑选书籍、读后复习。

「略读」、「选读」我觉得差不多,「略」得多了、快了,可不就成「选读」了,索性放一块了。灵感来源于很久以前看的某篇文章,当时作者称之为「猜书」,大概是看了目录后,猜测文章的内容是什么,然后快速翻阅,如果确实和自己想的一样,那么就可以直接跳过。比如《执迷》这本书,我在知乎上看了不少文章,以及亲身经历,对「焦虑型依恋」的成因和表现十分清楚,所以只读了这本书的方法论部分。

记笔记

讲一下这些天看书的经验,对我来说,是否应该记笔记。

原来我是很讨厌记笔记的,一个是麻烦且浪费时间,另一个是会破坏读书的体验。我喜欢用 Kindle 读书,再用个电脑记笔记,太怪了,还伤眼。所以一直都是用 Kindle 直接划线。但是弊端来了,划线或者说摘抄,我后面根本不会去看,而且划线比较随性,没有自己的思考,所以决定还是边看边记,或者第二遍再做笔记。

我不做「大纲式笔记」,只是按章节,把每个章节触动到我的,觉得重要的句子,用自己的话写下来,而不是简单摘抄。这样一来,我必须边读书边思考,边想着作者这章在表达什么,哪些又是真正能为我所用的,哪些我并不赞同或者与我无关的能直接跳过,哪怕后面记的笔记我也不看,但是这个过程会让我养成思考的习惯。

这些章节性的总结摘要,组成了我的读书笔记的「读书笔记」部分。看完整本书,我会结合前面记录的句子,总结出整本书对我的启发,这个启发特指以后我在生活中真正能想起来并为我所用的,即「转化」部分。

来个小总结,「读书笔记」部分是为了以写促思,「转化」部分是为了把「阅读量」转化为「吸收量」、「改变量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