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稀缺》
这是一本讲述稀缺给人带来的影响的书。
书的全名是 《稀缺: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》。我以摘抄加总结的方式来记录这本书的一小部分内容。
管窥
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,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心态。
当我们陷入稀缺的时候,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。
这种现象被作者称之为「管窥」,非常形象,管子内的是眼前能注意到的事情。
「管窥」具有二面性,好处是「专注红利」,它能带来持续的注意力集中,就像 DDL 是第一生产力那样。
回想起来,「管窥」让我编程极度专注。但同样,也带来了非常多的问题,而这只有当我看了这本书,决心抽身之后才意识到。比如我会忘记吃饭、我会没有精力在社交上,哪怕身边的人说话可能都不容易注意到。
贫穷之人会一直穷困潦倒,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,孤独之人会终日形单影只,而节食之人也总是会以失败而告终。
这就像个死循环,忙的人会永远忙下去,除非决心改变。
「管窥」还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,就是这会使我们更重视眼前的事情,或者说更紧急的事情。这一点,和四象限的那个思想不谋而合,就是要多做「重要不紧急」的事情,而不是「紧急不重要」的事情。
至于怎么利用「管窥」的好处,以及如何避免「管窥」的坏处,书的后半部分章节我感觉吸收得并不是很好(主要是看得好看比较快?)不过还是简单结合之前的经历谈谈我的想法。
利用「管窥」的好处,就是尽可能地拆分任务,把一个大的 DDL 拆分成一个个小的任务,把一个最终截止日期拆分成多个中间截止日期。
避免「管窥」的坏处,在我看来就是要经常「跳」出来,以及有一个明确的目标。所以我最近把各种私活全部推了,先让自己脱离这种「管窥」的状态,多去做一些「重要不紧急」的事情,空闲才能有创造力。至于目标的话,我觉得 OKR 是个很好的工具。
借用
借用(Borrowing) 当人们面临资源稀缺时,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。从长远来看,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。
在稀缺状态下,我们为何会产生借用行为?之所以去借用,是因为我们有了管窥心态。而当我们借用时,就是给自己的将来挖下了更深的坑。也就是说,今天的稀缺将造就明天更大的稀缺。
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,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
如果在时间稀缺的时候,去借用其他的时间,会导致这个链越来越长,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。我之前就是一直在这种状态中,就像被催债一样,很难受,每天都很累,经常到半夜。忙完什么都不想做了。
稀缺陷阱
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,尤其是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。改变心态,才是人们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。
我们已经了解到陷于稀缺陷阱而无法自拔的一个主要原因:管窥心态会致使我们产生借用行为。
制订计划很重要,但并不紧急,而这类事情正是管窥心态导致我们所忽略的事情。
没有证据显示,意志力会随着经历困难次数的增加而提升。
人不应该和自己的天性作对,疯狂提升所谓的「自控力」,反而应该善用工具,比如一个可行的执行简单的计划,然后无脑按计划执行就好。如果每做一件事情就要动用意志力,各种抉择,那活得也太累了。之前在某本书里看过,自控力本身也是一种资源,用多了就没了,要休息才能恢复。
所有这些可能都会让人认为,在资源充裕阶段,我们会精打细算,充满远见卓识。事实当然并非如此。数十年的研究显示,在资源最为充裕的时期,而且特别是在这样的时期,我们尤其容易犯下拖延的毛病。
远离稀缺陷阱的威胁,需要的不是充裕的资源,而是足够充裕的资源
穷人会一直贫穷下去,而孤独者也注定会继续形单影只;繁忙之人永远会日理万机,而节食者的计划也总是会以失败告终。稀缺造就了一种心态,而这种心态会令稀缺长存。
书中还有一句话,找不到了。大意是,解决稀缺不能在稀缺发生时,而是要在你足够空闲的时候,能有意识提前规划。
稀缺并不是只有时间稀缺,还有带宽稀缺,比如当我们心心念念某件事的时候,或者被某件事所困扰的时候,做其他事情的效率就会下降。所以作者又说:
无能可以导致贫穷,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
穷人每天必须要应付当天的生存等等问题,因为稀缺,每天的心智带宽所剩无几,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如何突破的,也没有时间来提升自己。挺可悲的。
所以换个角度,如果我每天很多事情,哪怕是这些事情能让我暂时赚很多钱,但是它捕获了我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11点的时间,我也是心智带宽上的穷人,我没有时间去考虑各种规划,没有时间看之前收集的有用的书,没有了创造力,没有了对生活的热情(最近两个月明显感到对各种事物的激情减退了很多)。
这也是我毅然决然推掉大部分事情的原因。以及为了健康,真的怕英年早逝。
还有,人们越稀缺的时候,控制力越是低下。也就是说,越忙越累,越想珍惜时间,越是因为太累而一不小心就刷了半天手机。
破局之道
作者提出了许多方法来着,我忘了不少了。不过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意识,以及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。
比如作者说设置一些默认选项,我们经常会忘记做一些事情。那么就可以利用一些工具,如果什么都不做,那么就会自动执行这个事情。比如信用卡自动还款。
我觉得上面这种办法的本质就是,完善属于自己工作流,将对意志力/注意力的依赖,转换为对工具的依赖。就像一个组织想长期运作,不能把希望寄托人某几个神人撑起整个组织,而是要不断地沉淀经验,搭建起一套完善的流程定义。组织这个大机器本身先有其运转机制,然后人再进来,做好各自的位置。所以个人也是这个样子,不要寄希望于自己每次都能有着强大的控制力和决策力把整个事情cover好,而是建立适合自己的工作流,把目标管理起来,列出计划,用各种工具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带宽消耗。
我们会对时间进行规划和管理,却不会对带宽进行规划和管理。我们很少会关注自身起伏不定的认知能力。
因为真正重要的是,将有效的带宽最大化,而非将工作的小时数最大化。
上面两句连起来看,给我们的警醒是,时间很重要,但带宽,也就是精力、注意力、创造力等等也非常重要。
作者举过一个例子,你可能安排了 10:00-12:00 一大块时间做一件重要的事情A,但做完上一件事情,离 10:00 还有几分钟时间,这时候你决定不浪费这个时间,先去抓紧解决另外一个问题。10:00了再去做之前那个重要的事情A。
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对,这也是问题所在。我们觉得事情A很重要,所以分配了一大段时间。但是我们忽略了带宽的重要性,做一件重要的事,需要的不只是时间,还要良好的精神状态。如果我们在做事情A前,火急火燎地去解决了另外一件事,没有任何的放松来回复精神,怎么能保证高效地去做重要的事情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