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觉察与追寻内心宁静的碎碎念
很久没有认真地去做一次自我觉察了。
本篇文章更多的是我与自己的对话,如果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,无论是增添了几分决心、还是悟到了一些觉察、改变的方式,我倍感荣幸。
近期的一些状态
整体来说,我对最近几个月的状态不是太满意,甚至说是糟糕的。
最明显的一点是,每天 「熬夜」 到两三点。从三年前考研,就一熬到现在,而且越来越晚。
然后是焦虑感,23年年初开始,焦虑感越来越强,到暑假几乎是达到了顶峰。白天焦虑,晚上睡前更焦虑,总觉得要做点什么(应该许多人都是这样吧)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焦虑。
其实,状态没啥好说的,许多人都是这种状态,或者在反复中,让我们来谈谈原因。
造成近期状态的外因
- 硕士论文的压力
- 就业的压力
- 健康、未来的焦虑
造成近期状态的内因 —— 引
我大概两个月前,和女朋友说,我觉得我今年的进步很大。23年以来,我得以脱离自我的维度,能够去分析社会、世界某些事情的运转规律,真正从程序员的视角上升到了产品本身,从短暂的学生身份转变为用长期的人生视角去看待问题。
我曾自认为,23年过去的半年多的时间里,我在 「观世界」 方面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;
但暑假以来的情绪的低伏,让我意识到,我很长时间没有去 「察本心」 了。
我在两年前的「人为什么而活2」 中提到,我仿佛「掉出了世界」;但最近,我又像是掉进了世界,失去了自我,迷失在功名利禄,迷失在世俗的成功中。
所以对我自身而言,向外看世界,与,向内看自己,需要同时进行,或者说像CPU分实系统那样,看似同时、实际交替地进行。
内因 —— 最本质的问题
正如著名的ABC理论,A(事件),经由B(认知、看法),造成了C(结果、情绪)。
外在的环境是不可控的,只能改变自己的认知,从而改变自己的情绪。
但,知行合一是很难的。所以才需要更深层的自我觉察。
内因 —— 冲突感
内心痛苦的来源,我归结于 冲突感。
- 自我的否定,是冲突
- 对未来的期待,与当下现状的焦虑,是冲突
- 强烈的欲望,与求而不得,是冲突
- 规划与行动的落差,是冲突
对我自身而言,我发现我最大的缺陷是,「缺乏规划」。
我在执行短期任务时,可以完成地相当出色;但我也常常因为只做眼前的紧急的事情(而不是重要的),导致DDL一到,发现更重要的(或者说如果没做会引起我严重自责的),却没做。
一方面我是能享受在我目前所做的事中,尤其是写代码和读书,几乎每次必定能产生心流的愉快体验;但另一方面,我又会因为长时间沉浸在其中,感受到自己行事的无规划性,从而心生苦恼与愤恨,再通过展望未来收获焦虑。
其实我使用过很多方法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,比如使用 Sprint + OKR 做中、长期规划(这里应有一篇新博客),但经常是断断续续的,比如坚持一个月,然后就不了了之了。
究其原因,是我的行动力不足吗?我想不是的,本质上还是 「认知」 的问题。
- 首先是,每次做规划的时候,都信心满满,所以分配了特别多的子任务
- 执行过程中,每次都要把上个周期的事情挪到下周期做
- 久而久之,就「害怕」去打开规划表了
- 最后转变成对自我的攻击
所以本质上,这还是属于ABC理论的范畴。
- 我不能说我是个没有执行力的人。我通过任务管理削减对意志力的依赖性,并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,迭代一版又一版。虽然经常中断,但这并不能又成为攻击自己的理由。
- 我明知道需要根据实际能力对任务量做调整,但最终,那些超期的任务都会变成自我攻击的武器。
内因 —— 无法活在当下
这也是个很简单的问题,人越是焦虑,就越是会想未来的事情,去想未完成的事情,然后恶性循环。
进而又会导致,无法沉浸到当前做的事情,再带来更多的负罪感。
这里其实也有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:
- 把每天、每次都当作新的开始,不要去纠结未完成之事,每次规划都是以全新的状态看待眼前的问题
- 专注当前的事情
- 冥想
- 适当的休息,不要长期劳作。人越是疲惫,越是容易胡思乱想。
还是那句话,道理其实都懂,最核心的还是如何看待自己。
自我攻击的抵御、追寻内心的平静
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,解决办法读者可能也听过,就是「做自我思绪的倾听者」、「元认知」。
每当有不当的情绪的时候,静坐,把这种思绪和自我分离,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观察光怪陆离的想法,不加以评判。(其实这就是冥想了)。
破局之道
总结一下,解决的方法很简单,就是 「觉察与接纳」,「活在当下」, 「元认知」。
或者更简单但又玄幻地说,当你真正能认识到这个问题,并直面,像我这样去思考它的时候,问题就已经被解决了。
推荐一本书
推荐《当下的力量》。我正是因为昨晚焦躁万分,看了这本书的第一章后,豁然开朗的。
这本书几年前就在我的书单里了,但我当时自认为已经拥有了「当下的力量」,就没有翻开。昨天晚上,才发现,它并不是我想象的泛泛之谈的鸡汤,而是深刻的心灵之旅。
我这篇文章更多的是自我觉察的结果,很难对读者有太多帮助;但这本书,仅仅是第一章,就讲清了本我等概念,还掺杂着冥想的一些内容,同时那些关于思维认同的描述也让我耳目一新。
又比如,书中第二章还会讲到(我还没看哈哈哈),如何摆脱痛苦,如何不给自己制造痛苦等等。
截取第一章的笔记片段,与君共读:
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,我已经从第一章从获取了足够的能量,满怀欣喜地写下了这篇文章。或许对读者而言,另你开悟的点,在第二章、第三章,推荐你亲自去读一读哈哈哈。
结语
《悉达多》中有句话很好(也可能是我的笔记),「探求只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要在探求中发现自我,而不是在探求中迷失自我」。
只要能更靠近自己的内心,给自己带来力量,就好。无论方法(对我而言是思考、对话式的输出、行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