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R与个人任务管理的双向奔赴
之前写过几篇关于个人任务管理、目标管理的文章,但总觉得还差点什么。
直到今天,开大会的时候(那种完全轮不到自己发言的会议),小手一抖,在「任务表」中建了个「OKR」表的连接,一切就都通了!
缘由
用任务管理是为了可视化各种细小的子任务(防止忘记、简单规划);但长期使用下来后,发现还是要先定目标,再定去做哪些小任务,或者说是任务拆解。
所以我就先有了子任务管理的探索,使用Scrum实现个人任务管理, 又有了 使用OKR实现个人目标管理。
但这二者的使用还是相对割裂的:
- 短期规划:执行子任务的时候就去「任务」表。
- 长期规划:定宏观目标的时候就去「OKR」表。
双向奔赴
整体效果
效果大概是这个样子,红箭头指向的内容就是「任务表」中对「OKR表」某条记录的引用。
这个引用是双向的,既可以在创建任务的时候引用OKR,也可以在OKR中批量添加支撑某条KR完成的子任务列表。
意义与优势
为什么呢?
以前可能过个两三天才看一下 OKR,告诫自己做事要有目标,要有方向,要有聚焦。(显然,有用,但,几乎没用)。
现在每新加一条子任务,就会去关联一次 OKR,把以天为单位的OKR提醒提升到了小时级别。
联动暴露出的问题
同时,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。可能你也发现了,就是上面的截图中,很多子任务并没有链到某条OKR上(截图中只有不到30%的子任务链到了OKR)。
这有两个启示:
- 解决任务对OKR的偏离问题。通过每次添加任务,主动思考它与上层KR的关系,可以有效防止建立过多与本周期OKR无关的任务,从而聚焦。
- 解决OKR本身制定不符合实际的问题:联动起来后,有助于根据任务的执行,反向影响OKR的制定。(比如我发现我很多任务都是为了提升技术的广度,会看不少杂七杂八的东西,所以4月的OKR我把专门设立了一条「开源和技术广度」的O)。
(当然,也不是所有的任务都要链到OKR上,我觉得只要保证有充足的子任务能支撑KR,并且不过度分散精力,就可以了。)
康威定律的反向引申
有个很经典的定律叫康威定律:
设计系统的架构受制于产生这些设计的组织的沟通结构。
这次的任务管理与OKR管理的双向奔赴,可以看作是康威定律的一个反向引申:
- 把「OKR表」与「任务表」在 Notion 中的结构类比为**「两个组织」**
- 我在两个表之间建立了一条连接,就类比于在两个组织间建立了一个新的**「沟通结构」**
- 「组织沟通结构」的改变,导致了「系统架构」的改变。即,两个表建立了连接,导致了任务与OKR体系的深度融合。
写博客就是个不断填坑的过程
其实使用OKR来完善之前的个人目标,在本文第一篇文章的末尾就已经提到了。
然后在第二篇文章中填了一半的坑(即实现了OKR管理本身),本篇文章又是对第二篇文章的补充,填了另一半的坑(即实现了OKR与任务管理的双向奔赴)。
有意思的来了,上面那张图,一个大坑里有四个小坑。
填完1、3两个坑,又发现了个新坑: